藥界DTP時代的到來,藥店、藥企大聯合
來源: 瀏覽:2789次發布時間:2019-09-19
隨著4+7”帶量采購結果公布之后,大批藥品降價,藥品不再是醫院的利潤中心,這不得不使一部分處方藥企業將藥品銷售的主戰場開始向院外終端拓展,而且隨著醫藥分家的推進,各大處方藥企業已經逐步接受了醫院限方的現實,終端業態的整合將進一步加劇,這也促進了新一輪行業競爭的開始。而各大藥企和藥店為了尋找新的突破點,紛紛將視線投向DTP藥房。
DTP,是英文名為Direct to Patient的縮寫,中文簡稱為“直接面向病人”?;颊咴卺t院開取處方后,藥房根據處方以患者或家屬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送藥上門,并且關心和追蹤患者的用藥進展,提供用藥咨詢等專業服務,DTP藥房也被稱為高值新特藥直送平臺。
早在2012年,我國的DTP藥房概念就已經出現,在之后國內才陸續開啟對DTP模式真正意義的探索。國內對處方外流的推進、醫藥分開、藥占比、兩票制等相關政策,與當時的美國醫療市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正是在這些政策為大背景的前提下,才催生了我國DTP藥房的發展。近年來,有些企業發展的DTP藥房,甚至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上藥:上藥零售業務銷售規模居全國藥品零售行業前列,分布在全國16個省區市的零售藥房總數超過1892家,2017年,公司醫藥零售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6.40億元,同比增長9.44%;毛利率16.36%,同比上升0.84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上藥下屬品牌連鎖零售藥房1,892家,其中直營店1,247家。公司與醫療機構院邊藥房54家,新增14家。去年11月聯手康德樂,引入康德樂的中國DTP門店,進一步確立了公司在國內新特藥DTP服務網絡地位,門店總數超70家。
華潤醫藥:華潤醫藥在運營管理、經營品類及信息系統等方面正加快零售資源整合,積極搭建集采平臺,推進DTP業務在中國西部地區的布局,并積極開展慢病管理等多種創新業務模式。在2017年底,DTP藥房已達88家,覆蓋中國超過50個城市。
從目前出臺的相關政策來看,業內人士認為,醫改大勢不可逆轉,醫藥暴利時代或將很快結束,想要實現轉型的藥企,以及處在旋渦中的藥店,需要及時的認清醫改大方向,及早的布局“DTP藥房”市場,布局慢性病及大健康品類,改革自身固有思維,放棄高毛慣性,才能在未來行業發展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