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城泰州打造生物醫藥產業新地標
來源: 瀏覽:2222次發布時間:2017-10-23
據1藥才獵頭顧問獲悉,近日,第八屆中國(泰州)醫藥博覽會在江蘇泰州中國醫藥城會展中心舉行。該展會吸引了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企業參會,匯聚了6000多項專利技術和創新成果,以其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受到海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國(泰州)醫藥博覽會已成為醫藥產業發展的“風向標”,泰州中國醫藥城已成為醫藥產業集聚、信息發布的“新地標”。
近年來,泰州中國醫藥城堅定不移走特色發展道路,加快轉型升級步伐,著力推動高新區向現代園區特別是現代產業園區轉型。堅持創新引領,打造開放創新高地,進一步做濃創新濃度、增強創新活力、培優創新生態,加快成為大院大所的聚集地、高端人才的“強磁場”、高端平臺載體的“核心區”;堅持品質引領,打造產城融合高地,努力成為“國際化”、“綠色化”、“集約化”的示范區;堅持改革引領,打造發展活力高地,通過“簡政、精兵、優環境”,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活力。
專業化,是泰州中國醫藥城最為顯著的一個特點。成立以來,泰州中國醫藥城始終圍繞“醫”和“藥”,構建起了全國唯一的省部共建機制、最便捷的藥品注冊服務體系、最完備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撐體系、最周到的高端人才服務體系和最健全的創業融資服務體系。
泰州中國醫藥城已建立了一支專門的注冊申報隊伍,基本都是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并且大都在國家有關部門跟班學習過,熟悉注冊申報業務,在企業提供“提前介入、全程跟蹤、全方位服務”的專業化服務。
園區還建立了大分子、小分子、疫苗工程中心等19個公共服務平臺,覆蓋產業創新、研發、生產、銷售全過程,讓企業家、科學家可以“拎包入駐”,把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創新和發展。
創新型園區的發展,必須依靠資源要素的集聚來全面增強原始創新供給能力。大院大所既是創新的載體,也是招商引資的平臺,泰州中國醫藥城在創新載體上全力突破,目前,區內企業與國內外10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
7月12日,泰州中國醫藥城與北京大學藥學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建創新創業產業園,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項目,舉辦高級研修班,為醫藥城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醫藥城將與北大藥學院共建公共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基礎性公共服務,承接北大藥學院成果轉化等。
7月26日,泰州中國醫藥城還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就建設泰州新校區、建立中醫藥產業研究院等達成重要共識。
8月4日,泰州中國醫藥城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署全面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共建生物醫學工程本科生及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共建上海中醫藥大學(中國醫藥城)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及聯合研發中心,鼓勵上海中醫藥大學師生在平臺上進行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
9月14日,中國醫藥城與中國藥科大學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根據協議,雙方將謀劃共建研發平臺,鼓勵中國藥科大學科研人員在平臺上進行研究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努力提升區域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雙方將合作共建學生校外實習基地,不斷促進藥學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此外,中國藥科大學將根據實際需求,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為中國醫藥城的在職人員提供培養教育機會,推動在職人員素質和能力全面提升。
醫博會期間,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會同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與泰州中國醫藥城就共同建立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達成合作意向,交換合作文本。
人才、智力是推動創新的第一資源,也是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9月15日,泰州中國醫藥城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式成立,包括劉秀梵、沈倍奮、夏咸柱、黃璐琦、金寧一、朱寧文等5位中外院士在內的19位著名專家成為這個咨詢委員會成員。
泰州市圍繞打造“人才高地”,針對中國醫藥城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每年拿出6000萬元以上的專項資金對醫藥城重點引進的海內外領軍型、高層次、緊缺型人才給予支持,最高可獲500萬元項目啟動或風投資金,今年專項資金已遞增至1億元。園區企業亞盛醫藥公司董事長楊大俊博士研發的一個新藥賣出3億元高價,對這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國醫藥城已給予其數百萬元人才專項支持,短短幾年間,楊大俊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多個單靶點、雙靶點和多靶點藥物,填補了國內空白。
對高層次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創新形成“金三角”柔性引才新模式:部分高端人才在歐美發達國家做研發,在中國著名大學做教授,在泰州中國醫藥城創業。中國醫藥城已累計引進3000多名生物醫藥類高層次人才,其中外籍院士2名、兩院院士5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45名、江蘇省“雙創人才”92名,在全國同類園區中名列前茅。
9月23日至24日,泰州市召開中國泰州-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主題大會,與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100多家大院大所的500名專家學者共商創新發展大計。會上,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國醫藥城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揭牌成立。會議期間,共有55個項目達成合作協議,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泰州大健康產業研究院等項目頗受關注。
產業化是創新的根本歸宿,也是創新水平的根本體現。
7月18日,中國醫藥城江蘇亞盛醫藥開發有限公司宣布,其自主設計開發且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國家1類抗腫瘤新藥APG-115近日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頒發的臨床試驗批件。這是APG-115繼2016年6月獲得美國FDA臨床批準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進展。APG-115是國內首個進入臨床的MDM2-p53抑制劑,將填補國內在該靶點藥物開發領域內的空白。
目前,中國醫藥城已形成了疫苗、診斷試劑及高端醫療器械、生物制藥、化學藥新型制劑、中藥現代化和保健品等六大產業,落戶800多家國內外醫藥企業,包括9家全球知名跨國制藥企業,1000多項醫藥創新技術成果成功落地申報,20個一類新藥取得臨床批件。僅去年,中國醫藥城申報的生物制品數占全國的6.7%、全省的60%。今年上半年,園區新增藥品生產許可證3張,GMP證書3張,GSP證書3張;新增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6張,醫療器械注冊證15張,醫療器械備案證18張。這些認證是企業產業化的最后一道“門檻”,園區藉此快速步入“收獲期”。
1藥才獵頭顧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