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億規模,群雄逐鹿!體外診斷競爭已白熱化
來源: 瀏覽:2499次發布時間:2019-05-09
據統計,2018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約600億人民幣,有1000多廠家擁擠這個市場。
目前,各大上市公司2018年報、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都已發布。據統計,目前我國共有一千余家體外診斷(IVD)生產企業,在這一細分領域上,2018年產值超過10億的企業僅有十余家,且在體量上與國際體外診斷龍頭企業差距明顯,就目前國內外的市場情況進行相關分析與梳理。
15家企業,IVD 業務超十億
截止4月26日,26家IVD上市企業已披露了2018年年報,整體來看,IVD企業營收上增速平穩,17家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20%,其中三諾生物、萬孚生物、塞力斯、基蛋生物、博暉創新增長超過40%,迪安診斷、潤達醫療、安圖生物、邁克生物、艾德生物增長超過30%。
企業利潤高速增長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政策推動,替代進口產品與分級診療相疊加。二是渠道整合,跑馬圈地,多種模式同步進行。
政策推動,替代進口與分級診療相疊加
在替代進口方面,生化和免疫診斷占據國內IVD領域市場較大份額,均達到 30%以上。其中免疫診斷以化學發光為主,而國內主要使用的化學發光試劑和儀器,主要以羅氏、雅培、貝克曼、西門子等品牌為主,占據了90%左右市場份額。
渠道整合,多種模式同步進行
自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國內IVD渠道開始整合,隨著各省器械兩票制的不斷落地,目前已進入快速發展期,IVD生產企業如美康生物、安圖生物等企業紛紛在各省推廣并建立相關集采、區域檢驗中心。
營收上與國際龍頭差距巨大
體外診斷(含儀器)屬醫療器械領域中比較大的一個板塊,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不僅僅是診斷,還對疾病風險預測、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同樣有大量需求。所以體外診斷的市場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醫療水平不發達的區域和國家。
但是,從2018年IVD上市企業已披露的年報數據上看,目前國內市值最高的邁瑞醫療體外診斷業務營收不到50億。這與國際體外診斷龍頭羅氏130億美元,雅培75億美元,丹納赫62.6億美元,西門子46億美元相比差距巨大。
潛力巨大,細分市場已經成競爭紅海
據統計,2018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約600億人民幣,有1000多廠家擁擠這個市場里。
IVD行業的低門檻和研發周期較短的特點使大量廠家進入該領域,部分細分市場已經成為競爭紅海,預計未來五年將繼續增速。
雖然經過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有所提升,在產品的性能、可靠性、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也打破了進口廠家價格壟斷的局面,自成一派。但與歐美成熟市場和百年品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國產產品依然需要繼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