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將達2330億
來源: 瀏覽:2049次發布時間:2017-07-26
中藥飲片是我國傳統的中藥產業,一直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的范圍。近年來,我國中藥飲片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853.7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195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9%,增速領跑醫藥工業各行業。業內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預計2017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達到2330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2734億元。
增速居首
財匯金融大數據終端數據顯示,2006年-2015年,醫藥工業總產值由4737.3億元增長到25537.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8.35%。其中,化學原料藥、化學制劑、中成藥、生物藥品四類子行業,2006年-2015年年復合增長率分別為13.4%、17.02%、17.75%和22.6%;中藥飲片子行業銷售收入由190.2億元增加到1611.5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3.82%,增速居子行業首位。中藥飲片銷售收入占醫藥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4.02%2上升到2015年的6.5%。
中藥飲片是我國傳統的中藥產業,一直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的范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多次修訂版本中,明確禁止外商投資“傳統中藥飲片炮制技術的應用及中成藥秘方產品的生產”,并且禁止出口“中藥飲片炮制技術”。
在去除“以藥養醫”的大環境下,中藥飲片享受特殊待遇,依然享受藥品加成福利。國家衛計委要求,2017年9月底前,國內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但中藥飲片除外。有此優厚待遇,醫院為減少損失將會增加中藥飲片使用量。此外,國家三令五申降低“藥占比”,2017年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占比總體必須降到30%左右,但中藥飲片又再次被排除在外。降低藥占比的政策,預計將造成藥品費用減少1000億元,中藥飲片作為化藥、中成藥的替代品享受政策利好。
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利好驅動下,預計2017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將達到2330億元,2018年有望達到2734億元。
行業面臨洗牌
行業集中度低是中藥飲片行業的一大特征,銷售額不足億元的企業占70%,行業龍頭康美藥業市場占有率只有2.4%。
市面上很多小型中藥飲片企業由傳統手工作坊轉變而來,沿用落后的生產及管理方法,生產的藥品在藥材原料質量、炮制工藝、包裝、倉儲運輸等方面存在各種問題,直接影響到中藥飲片的臨床療效與安全。
2011年出臺的新版GMP認證,對中藥飲片企業生產活動各環節(生產、質量、控制、貯存、發放和運輸)都予以嚴格要求。規定,2015年底之前未通過GMP認證的企業不得繼續生產藥品;已通過GMP認證的企業,將隨時面臨飛行檢查,一旦被發現問題,將收回已發放的GMP證書。
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10月,我國中藥飲片企業數量1006家,其中500家2015年底時未通過新版GMP認證;2015年和2016年,全國分別收回中藥飲片GMP證書82張、79張。
在監管壓力之下,小型企業生產質量與要求相去甚遠,又無法負擔改造生產線所需的巨額開支,只能退出市場。業內人士介紹,一家中藥企業一般有兩三條生產線,要生產上百個品種,批號多、生產量少。若想將原有生產線改造為正規的流水線,至少需投資1200萬元。這對于小企業而言是一筆巨額開支。無法達到GMP要求的中藥飲片企業將面臨倒閉或被兼并風險,行業面臨洗牌。